百件文物说青海丨四孔玉刀

2023-04-17 来源: 青海省博物馆


640.jpeg


640 (1).jpeg


四孔玉刀

年代:青铜时代齐家文化

尺寸:长54.5厘米,宽11.5厘米,厚1.0厘米,宽端10.3厘米,窄端8.5厘米

出土地点:大通上孙家寨墓地


   该玉刀为青白玉质,呈长条形,表层局部有褐色斑点。背平直,长短面各有一刃,刃部由两面磨制而成,磨制精致,刃部稍长,微向内呈弧形,一端略宽,刀身宽且薄,刃相当锋利。近背边缘有排列规整的四个圆形穿孔,以便固结木柄,孔径1-1.2厘米,单面钻,孔壁倾斜,螺旋痕迹明显,无使用痕迹,通体磨光。此件玉刀器形大而规整,精工细琢,造型规整,可能是齐家文化时期的玉质礼器。


   玉刀由石刀发展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遗址中。而这种梯形多孔玉刀源自同样造型的多孔石刀,这类石刀原本是实用工具,使用时横向装一个木质长柄,利用石刀上的钻孔穿绳固定木柄,主要用于收获和狩猎。其后,随着石镰的出现,石刀逐渐演变为玉刀,玉刀已经没有了实用价值,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与玉钺、玉璋一样是礼器。玉比一般石器硬度大,性脆易裂,玉器制作反映了齐家文化手工业制作的最高水平。


   玉刀是齐家文化常见的玉器,在青海省的民和、大通、同德均有发现,形制有单孔、双孔、三孔和四孔,大小和玉质好坏有别,但都工艺精湛。玉刀、玉斧等大多没有使用痕迹,故而可以认为其功能与礼仪活动有关,或称其为“象征性工具”。


   如此大而薄的玉刀,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采用了线切割和片切割两种开料的技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石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此件玉刀平素无纹,在制作技术上采用相向对锯的方法将玉料锯剖成片,因此在锯剖相接处往往错位形成台阶。钻孔乃采用圆头钻或管钻。说明在齐家文化时期,这一地区玉石器加工工艺水平的高超。同时也说明如此大的玉刀不是一件普通的器物,在当时玉很珍贵又因其质地并不坚硬,玉刀在遥远的过去普通人是无法拥有的,所以此块玉刀是权力的象征或者是祭祀物品。

文博法律问题征集
第273期
专访 | 王母娘娘驾到!看宜宾市博物院如何开门办馆,打造全新形象
来认识一下宜宾市博物院的代言人,王母娘娘吧!
2021-01-11
第272期
专访 | 在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历史文物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闲暇之余,宋朝文人如何实现心灵的放松、达到内心的宁静?
2020-11-13
陈晨
陈晨天津师范大学
怎样理解博物馆研学?又如何构建研学体系?
博物馆对研学体系构建要找准自身定位,量力而行,“特色”不等同于“共色”,做出亮点与差异才是博物馆研学的核心所在。
赵丰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
有限的预算和人力,博物馆如何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品牌定位要如何做?品牌建设的周期和节点如何?品牌的理念又该如何贯彻到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