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丨糖酒会为什么设在成都,巴蜀古人早有答案

2023-04-17 来源: 成都博物馆

最近,

成都的街头变得热闹又拥挤,

除了川A大军,全国的牌照陡然增多。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时隔三年,

春季糖酒会终于再次召开啦!

 

那么

糖酒会为何永久设立在成都?

巴蜀酒文化你了解多少?

下面就让成博君带领大家

走进“花重锦官城”展厅,

品尝历史陈酿,

在时光里寻找答案。


糖酒会是中国糖酒食品界的“天下第一会”,也是中国酒业变迁史上的见证者。成都与糖酒会“羁绊”至深。自1987年起,成都已承办了30余次糖酒会,是历史上承办次数最多的城市。2010年,糖酒会组委会宣布,春季糖酒会永久在成都举办。


       其实,自古以来巴蜀与酒密不可分。四川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在成都平原发现的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新津宝墩遗址中,已有水稻田的遗迹以及陶质的尊、罐、壶等酒器的发现。早在4500年前,古蜀人耕种、酿酒的习俗已见雏形。

1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17.jpg宝墩遗址出土 新时期时代陶器成都博物馆藏

2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22.jpg

陶宽沿平底尊 新石器时代晚期 成都博物馆藏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映入眼帘的是这尊“国之重器”——战国青铜罍。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在《诗·周南·卷耳》中有这样的记载:“我姑酌彼金罍”,这句话大致的意思是说要将酒斟满精致的青铜罍,青铜在当时被称为“吉金”,“金罍”指的就是青铜酒罍。

3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27.png

青铜罍 战国成都博物馆藏

到了汉代,四川地区酿酒工艺发展更为兴盛。在二层“花重锦官城”展厅中的曾家包汉墓“庄园生活画像石”中,我们能看到一幅完整的酿酒图——汲水、运粮、烧煮、酿造,真实再现了汉代成都平原美酒的酿制。而“歌舞宴饮画像砖”则向我们呈现了古人酌酒鼓瑟、举袖曼舞的欢快场景,六人环绕樽、杯、案等宴饮器皿,或坐或舞,清晰生动。此外,你还能在展厅中看见东汉青铜樽、青铜扁壶,以及漆羽觞,看到这些制作精良、成组配套的盛酒、饮酒器皿,成博君推测当时的成都人一定喝了不少好酒呢!


4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31.jpg

曾家包汉墓庄园生活画像石成都博物馆藏


5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36.jpg

曾家包汉墓庄园生活画像石 局部成都博物馆藏

6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40.jpg

歌舞宴乐画像砖
成都博物馆藏


7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45.png

青铜樽 东汉
成都博物馆藏


8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53.png

铜扁壶 东汉
成都博物馆藏


9微信图片_20230420094158.png

漆耳杯(羽觞) 西汉
成都博物馆藏


成都的诗意与美酒碰撞,更留下千年不绝的吟唱。“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大诗人陆游和杜甫以笔蘸酒,题下传承千载的诗篇,也为川酒之美,留下了一份酒香氤氲的历史记录。

10微信图片_20230420094203.jpg

十二月市之酒市成都博物馆展厅投影影像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喜好宴乐的成都人让酒文化发展成了蓬勃的经济。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其中十月便是酒市。其时,热闹非凡,沿途设肆,贩酒品酒,宾客往来,饮酒赋诗,正如今日的“糖酒会”,一以贯之地传承着天府之国安居乐业的幸福之情。


11微信图片_20230420094208.png

邛窑釉下褐绿双彩花形杯 唐
成都博物馆藏


12微信图片_20230420094216.png 带把金杯 宋  成都博物馆藏


成都消费场景历经千年变化,如今繁华依然。正是如此悠久的文化,为今天的成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底气与活力,让包括糖酒会在内的诸多盛会在这座古老又现代的都市荟萃一堂,甚至永久“定居”。这是城市深拥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双重底气,也是好客成都人借酒交友的邀请函。春光正当时,举酒共欢歌,欢迎大家前往成都博物馆,一同在历史的佳酿里品味“醉”美成都!


成博君温馨提示:

小酌怡情,醉酒伤身,

未成年人、司机朋友们禁止饮酒哦!



参考资料:

[1]李复华.从历史上看开发全兴新品的优势[J].中华文化论坛,2002(03):129.



文博法律问题征集
第273期
专访 | 王母娘娘驾到!看宜宾市博物院如何开门办馆,打造全新形象
来认识一下宜宾市博物院的代言人,王母娘娘吧!
2021-01-11
第272期
专访 | 在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历史文物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闲暇之余,宋朝文人如何实现心灵的放松、达到内心的宁静?
2020-11-13
陈晨
陈晨天津师范大学
怎样理解博物馆研学?又如何构建研学体系?
博物馆对研学体系构建要找准自身定位,量力而行,“特色”不等同于“共色”,做出亮点与差异才是博物馆研学的核心所在。
赵丰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
有限的预算和人力,博物馆如何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品牌定位要如何做?品牌建设的周期和节点如何?品牌的理念又该如何贯彻到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