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经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批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业务范围包括:陶瓷、金属、纸质等类别可移动文物修复、复制、拓印以及微环境控制技术等,成为我省唯一具有全类型文物修复的单位。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2018年在馆内成立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建有出水文物清洗室、出水文物脱盐室、陶瓷文物修复室、书画修复室、标本制作室等7间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以及热释光&光释光分析实验室、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实验室、常规仪器室等5间分析检测实验室;并有杀虫熏蒸室、摄影室等4间配套工作室,共计16间,总面积近1000㎡。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配备了超景深数码显微系统Keyence(日本)VHX-7000、FEI扫描电镜Prisma E+牛津能谱仪UlitmMax40、热释光光释光分析系统DTU(丹麦)Ris TL/OSL Reader、5G+AR文物修复助手、大幅面扫描打印机等在内的各类保护科研设备,以对本馆藏品进行更完善的保护、修复和研究。
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入口处
陶瓷文物修复室
出水文物脱盐室
书画修复室
综合修复室
常规仪器室
2018年以来,已开展12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相关工作,其中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和馆藏出水陶瓷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在项目中,我们保护修复了42件出水金属文物,40件出水陶瓷器,建立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估系统,配备传统手工囊匣。这些工作不仅延长了文物本体寿命,也为文物构建了安全、稳定、洁净的文物保存环境。 还与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了100余件(套)藏品的保护修复,类别涉及陶器、瓷器、金器、银器、铜器、铅器、古籍善本和化石标本等。
春秋陶三足鼎修复前后
元青花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修复前后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修复前后
春秋青铜匜修复前后
日本江户时代小判金修复前后
唐瑞兽纹铜镜修复前后
民国二十七年《水路簿》抄本修复前后
满洲龟修复前后
同时,我馆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2019年,在文保中心挂牌成立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共建古陶瓷保护修复工作室”和“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2021年,挂牌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海洋文物工作站”。2023年,挂牌成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陶瓷修复 蒋道银大师工作室”。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共建古陶瓷保护修复工作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海洋文物工作站”揭牌
“古陶瓷修复蒋道银大师工作室”揭牌
此外,我馆还承担了社会服务职能,先后为琼海退役军人事务局、琼海市博物馆、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口海关等单位进行藏品修复及复制,为潭门渔民修复家谱、地契等资料。
《林氏家谱》修复前后
此次获批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所开展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认可。下一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不断推动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的建设,提升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强南海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积极打造出水文物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