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丨成都自然与人文讲堂:亚洲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3-03-03 来源: 成都博物馆


始于2021年的那场云南亚洲象北移南归,引发了有关保护生物学的诸多讨论。这场少见的野象远距离迁移凸显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亚洲象强大的迁徙能力和栖息地的碎片化是一对严重的矛盾。

迁徙到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境内途中的象群(无人机拍摄)

亚洲象与人类的渊源十分奇妙,据记载这份羁绊从5000年前就开始了。亚洲象的性情温顺憨厚,非常容易驯化,东南亚和南亚很多国家的居民,把驯养亚洲象作为“生存手段”。他们认为大象是智慧的象征,它们的智商相当于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情感,这在动物界是少有的。

亚洲象在东南亚地区帮助人们劳作(图自:搜狐网)


亚洲象是一种迁徙能力非常强的大型兽类。迁移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有助于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但由于热带雨林面积的骤减,栖息地的破碎,以及人类对象牙的贪婪肆虐,让野生亚洲象成为了濒危物种,大部分人只能在动物园才能见到它们。

虽然人象冲突在所难免,不过这种局面正在发生着转变。今年的3月3日,我们即将迎来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这十年,我国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一批国家公园,有效避免了大量珍稀的旗舰物种,如亚洲象、大熊猫、东北虎、海南长臂猿、朱鹮等野生种群的灭绝。

《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案也已经审议通过,并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举措和办法正在逐步恢复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断扩展、优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是本次“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题。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各级保护单位和公益组织的力量,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借此契机,成都博物馆为大家准备了一场由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指导,生态学博士杨彪主讲的《亚洲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讲座,以亚洲象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亚洲象的起源、分布变化、面临的危机和考验以及对它们种群的恢复保护,来看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的情况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变化及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果与影响。

\ | /★活动信息



分享主题:
《亚洲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活动时间:
2023年3月3日晚
18:30-20:00

活动地点:
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指导单位: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主讲老师


杨彪,生态学博士,西华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策略研究,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工作,以及生物多样性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现任中国动物学会保护生物学分委会委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绿色名录中国评委会委员,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立足成都 博览天下

成都博物馆

撰稿:傅柠嘉、杨叶语

校稿:周询

审稿:闫琰

更多内容

请关注成都博物馆

文博法律问题征集
第273期
专访 | 王母娘娘驾到!看宜宾市博物院如何开门办馆,打造全新形象
来认识一下宜宾市博物院的代言人,王母娘娘吧!
2021-01-11
第272期
专访 | 在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历史文物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闲暇之余,宋朝文人如何实现心灵的放松、达到内心的宁静?
2020-11-13
陈晨
陈晨天津师范大学
怎样理解博物馆研学?又如何构建研学体系?
博物馆对研学体系构建要找准自身定位,量力而行,“特色”不等同于“共色”,做出亮点与差异才是博物馆研学的核心所在。
赵丰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
有限的预算和人力,博物馆如何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品牌定位要如何做?品牌建设的周期和节点如何?品牌的理念又该如何贯彻到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