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丨春节又有新的打卡点,在“我@广州原点”读懂广州故事

2023-01-16 来源: 弘博网

“我@广州原点”

地标落成展示

深挖古城历史,读懂广州故事。为诠释南越国宫署遗址对广州城市起源的意义,展示广州22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春节前,“我@广州原点”地标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落成展示,将为广州文化旅游名片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城中心

城市起源之地

与人民公园广场上的“广州原点”地理原点标志不同,新落成的“我@广州原点”地标,是从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的文化层面,解读广州城市起源。

广州“有史可考”的阶段始于秦汉时期。《史记》记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此为岭南首开郡县、广州初建古城。广州古称蕃禺,文献上并未言明城址位置。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和考古工作的展开,位于老城中心的南越国宫署遗址逐渐露出真容,为研究秦汉蕃禺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南越国宫署遗址叠压自秦至民国共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和文化遗存,既是南越国、南汉国两朝王宫所在地,也是自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郡、县、州、府官署所在地,城市中心历经2200多年而未变,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实,这里就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原点”。

读懂广州

一站穿越千年

新地标由模拟的考古关键柱、南越王博物院院徽、“我@广州原点”标语三部分组成。

模拟的考古关键柱仿照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发现的13个文化层,展示自秦以来“原点”所在地的考古发现和历史变迁。右上侧的南越王博物院院徽,图案源自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其重环同心圆的结构以及龙凤和鸣的主题,展现了同心和谐、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标语“我@广州原点”,“@”解读为“在”,谐音“爱”,以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表达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的主旨。

新地标位于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的南越宫苑馆二楼室外展示休闲区,其下方正是反映广州2200多年城市变迁的考古关键柱原址。地下地上,一边是考古遗迹,一边是繁华都市,城市发展的痕迹层层叠叠,展现着2200多年以来广州人文历史的沉淀堆积,一站便可穿越千年,看尽古今。

新地标下方的考古关键柱原址

文旅名片

新年新展新颜

南越王博物院立足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从遗址保护、展示、研究、展览、宣传、活动等方面着力,打造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旅游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新年伊始,南越王博物院推陈出新,借原点新地标落成之机,相继推出四大展览,内容跨越秦汉至现代,从城市原点轴线,放眼天南地北,借助“四展览一地标”,打开新年新气象。文化赋能,旅游为民,让广州考古的“原点”焕发新颜,让岭南文化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地标位置

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

南越宫苑馆二楼室外展示休闲区

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通讯员 徐莹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文博法律问题征集
第273期
专访 | 王母娘娘驾到!看宜宾市博物院如何开门办馆,打造全新形象
来认识一下宜宾市博物院的代言人,王母娘娘吧!
2021-01-11
第272期
专访 | 在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历史文物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闲暇之余,宋朝文人如何实现心灵的放松、达到内心的宁静?
2020-11-13
陈晨
陈晨天津师范大学
怎样理解博物馆研学?又如何构建研学体系?
博物馆对研学体系构建要找准自身定位,量力而行,“特色”不等同于“共色”,做出亮点与差异才是博物馆研学的核心所在。
赵丰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
有限的预算和人力,博物馆如何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品牌定位要如何做?品牌建设的周期和节点如何?品牌的理念又该如何贯彻到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