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流行语,原来古人也用,知道这些2023年感觉更有文化了

2023-01-06 来源: 青海省博物馆

回顾2022年 流行语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012.jpg

    终于迎来了2023年,在过去的2022年可是火了不少流行语,我仔细一查这些流行语,原来古人也在用。

    知道了这些词语的内涵,顿时感觉2023年高大上和有文化了一些,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词吧。


大白是用来抱的,还是喝的?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034.jpg

    大白这个词大家形容的是防疫志愿者和防疫医护人员,他们浑身白色的防护服太有识别性了,真得很想去抱抱他们,不过防疫规定,好像也不能乱来。这个词在古代也有,但是那时候的大白不是用来抱的,而是用来喝的。 

   《说苑‧善说》:“饮不釂者,浮以大白。”意思就是罚人喝酒,大白就是酒的意思。“白”用来形容的就是酒了,当然古人也会用白来形容衣料、衣物,和我们现在形容医护工作者是一样的用词思路。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041.jpg

你踔厉奋发了吗?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048.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要求全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样一个十分正能量的词突然就戳中了人心。关于踔厉奋发这个词,主要形容的是精神振作、意气风发,是对人积极状态的一种形容。

    这个词最早是来形容唐宋八大家这样的有才之人的,韩愈撰写文章纪念柳宗元的时候就使用了“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这样的语句,这之后就有了踔厉奋发这个成语。国父孙中山也很喜欢用这个词,在《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中说“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在这里也是对积极奋发状态的形容。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054.jpg


吃喝玩乐的烟火气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101.jpg

    烟火气突然在2022年成为了十大流行语,其实原因估计和过去的这一些年经常被憋在家里有关系的。在家憋着,着实回不到过去那种人来人往的、聚会吃喝的人间烟火的场面了。烟火气用来形容的是贴近生活、接地气的事物。

    烟火本意是指生火而升腾的烟,以前往往是指炊烟。《史记·律书》中说“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杨慎《升庵诗话》中说“此诗出尘绝俗,信非食烟火人语也”。杨慎是明代人,这时候烟火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这里往往和世俗生活挂钩,也是比较接近现代烟火气这个词的意思,形容的是接地气的世俗生活。基本上这个词和“奢侈”“高大上”“清高”等形容高端的词是反着的,它更适合形容“小吃街”“民俗生活”这些场景。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107.jpg

“后浪”当自强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116.jpg

    后浪这个词这两年经常被提及,它因为短视频《后浪》而火了一把,后来渐渐的后浪就成了一个常用词,今年竟然还常常蹦出来,经常听到“后浪”怎样怎样的,这里用来形容的就是新一代的年轻人,这个词可是延续古代的内涵而来的。

    古人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用以形容人事代谢更替,还比如汤珍的“后浪争催前浪来,前沙汰去后沙堆”,毛主席写过“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这些诗句的引申意义都可以延伸到年轻一代的成长上来,都对年轻一代的成长是肯定和鼓励的。

微信图片_20230106173124.jpg
       了解了过去这一年常用的流行语,知道这些词背后的故事,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了呢?作为一种对文化的积淀,站在2023年的开头,是不是更加有仪式感?尤其在跟朋友总结过去一年的时候,形容自己“踔厉奋发”“后浪有为”,文化感也是妥妥地提升上来了;在和朋友家人外出聚餐时一句“烟火气”,瞬间让人有了“当浮以大白”的冲动。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就是这么丰富,只要你愿意沉下心来回顾,总能找到一些让你惊喜的点,总能在新的一年里感觉自己的内涵和水准又提高了一截,这不也是一种新年祝福吗?

文博法律问题征集
第273期
专访 | 王母娘娘驾到!看宜宾市博物院如何开门办馆,打造全新形象
来认识一下宜宾市博物院的代言人,王母娘娘吧!
2021-01-11
第272期
专访 | 在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历史文物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闲暇之余,宋朝文人如何实现心灵的放松、达到内心的宁静?
2020-11-13
陈晨
陈晨天津师范大学
怎样理解博物馆研学?又如何构建研学体系?
博物馆对研学体系构建要找准自身定位,量力而行,“特色”不等同于“共色”,做出亮点与差异才是博物馆研学的核心所在。
赵丰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
有限的预算和人力,博物馆如何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品牌定位要如何做?品牌建设的周期和节点如何?品牌的理念又该如何贯彻到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