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
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由中国农业博物馆
和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
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
于2022年5月18日正式启动
社会反响强烈,报名参赛踊跃
至2022年12月27日获奖名单公布
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11月30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组织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蕴含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宣传片用中国式美学惊艳了世界,尽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2年5月18日,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和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弘博网等单位承办的“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
作品征集成果丰硕
自开赛以来,通过中国农业博物馆、弘博网等单位的积极宣推,大赛受到广大艺术创作者、节气爱好者和文博爱好者的大量关注和广泛参与。应广大参赛者诉求,为满足创作需求,经大赛主办方商议决定,大赛征集截止时间由2022年9月30日调整至2022年10月10日,整个作品征集阶段历时近5个月,得到广大参赛者的积极支持。
在主办方的指导下,弘博网负责有序组织开展大赛作品下载整理、参赛者补发文件、数据核实统计等程序。经最终数据统计确认,本届大赛共有1957人/团队正式并完整提交了参赛作品,最终参赛作品提交数量达到13004件/套。本届参赛人员(团体)在上届基础上实现了翻番,参赛作品数量呈跨越式增加,作品质量不断增强。同时,本届参赛作品中首次出现微电影、曲艺、彩妆及数字艺术品,为大赛增添了新亮点。此外,参赛实物成果显著,本届已接收实物报送高达795件(套),作品种类丰富,制作精良,成果丰硕。
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
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2022年11月9-10日和11月18-19日,大赛组委会邀请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评委组成初评专家组,共同开展了严格且有序的两轮初评工作,产生了500位选手的作品入围,并从中评选出排名前50位选手的作品晋级决赛。
第三届大赛初评现场
2022年12月17-18日,大赛组委会邀请了9位评审专家,通过线上评审方式,对晋级决赛的作品进行评审打分。评审专家充分评阅前50参赛作品、作者视频阐述和本届实物作品展出视频,并依据统一评审规则进行打分。大赛组委会线上收取打分表进行汇总,最终产生分数排名。12月18日,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官网、弘博网官网对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评选结果进行了公示。
2022年12月27日,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经过严格的初选、终评合议和社会公示,共评出获奖作品500件/套,其中一等奖1件/套,二等奖2件/套,三等奖3件/套,优秀奖10件/套,创意奖10件/套,优胜奖24件/套,优胜提名奖50件/套,入围奖400件/套。
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
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相较于前两届大赛,本届大赛在主承办单位及各合作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在参赛者的踊跃参与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传播效应和优异的作品征集成果。弘博网作为“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的承办方和官方征集平台,全程负责大赛的官方平台搭建、启动宣传、组织征集、参赛答疑、作品下载整理、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紧密配合主办单位,保障大赛各阶段工作的有序开展。总结来看,第三届大赛赛事安排及参赛作品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具体体现为以下六点:
01
启用全新的大赛官方
一体化数字平台
弘博网为第三届大赛开发定制化的官网赛事数字平台,涵盖大赛通知发布、老字号专题、参赛答疑解惑、往届作品赏析等板块,参赛者可通过大赛平台进行账号注册、大赛报名、信息填报、作品上传、作品调整等操作。此外,亦可通过短信平台面向参赛者进行重要赛事通知的及时推送。
02
大赛评审专家来源与
专业方向更为广泛
本届大赛在评审专家邀请方面,更加注重全产业领域的专业视角和评审标准,专家组成员来自政协单位、文化艺术管理机构、行业协会、艺术高校、艺术机构、研究机构、出版单位、行业媒体、企业单位等各领域单位,专业涵盖行业管理、学术研究、创意设计、IP授权、文创产品、研学教育、市场推广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板块。
03
大赛作品数量与质量
均比往届有所提升
本届大赛最终有1957人/团队提交参赛作品,作品数量达到13004件/套,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水平距往届均有大幅提升。同时,鉴于本届参赛人数的增长、作品质量的提升,第三届大赛初评入围作品的数量较前两届也有较大增幅,希望以此来肯定并鼓励用心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参赛者们。
大赛作品分为四个类别,A类视觉传达(平面设计),B类创意影像类,C类文创实物类(含综合类),D类数字技术类,并另设高校特别赛道和老字号活动特别赛道两个类别。
04
参赛者来源更为广泛
群体更为多元
本届大赛参赛者来源更为广泛,群体更为多元。大赛参赛报名者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吸引了港澳台地区参赛者踊跃报名;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艺术培训机构等首次自发组织集体报名参与大赛,此外还有特殊教育群体的学生集体参赛;青少年学生群体参与积极性高涨,亦有部分老年群体参与大赛;非遗传承人参赛群体数量明显增加;博物馆、气象局等事业单位参赛团体/机构数量明显增加。
本届大赛参赛人员/团队涉及学生群体广泛且众多。机构方面,既有学校,也有美育培训机构。年龄层方面,既有众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中学、小学、幼儿园。地域方面,既有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也有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地区。
本届大赛参赛人员/团队相较往届,文化单位报名参赛数量有所增加。其中博物馆18家,美术馆2家,文化馆1家,另外还涉及节气研究院、图书资料中心、消防救援队、气象服务中心、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会等各行业单位。
05
大赛宣传渠道覆盖
人群更为广泛
本届大赛通过中国农业博物馆、弘博网的全媒体平台,以及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北京联合大学、深圳插画协会等多个渠道进行征集宣发。与此同时,弘博网作为本届大赛承办方和征集平台,积极联动了二十余家宣传平台对本届大赛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持续宣传。
根据作品数据统计,本届参赛人员/团队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作品征集范围之广、遍布地域之多都达到历届之最。
06
精心设置赛道和板块
凸显赛事专业性
本届大赛面向海内外征集优秀设计作品,内容涵盖四个类别。分别为:视觉传达(平面设计)类;创意影像类;文创实物类(含综合类);数字技术类。除往届大赛设置的高校赛道外,本届大赛新设老字号赛道,助力二十四节气作品的实用转化,进一步为二十四节气文化IP与优秀品牌之间的联动合作搭建桥梁。
来源:弘博网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