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预告 | 景德镇,藏着绝美的人间瓷画

2022-12-17 来源: 长沙市博物馆

1.jpg王璞 粉彩桃李夜宴图瓷板

时属丙子秋,西昌王璞写于珠山匋匋斋。

景德镇,是名扬天下的千年瓷都,也是当代众多年轻陶艺家的聚集地。位于老城区中心地段的珠山,因其四周山体蜿蜒、呈五龙抢珠之势而得名,是明清两代烧造宫廷用瓷的御窑厂的所在地,也成为了景德镇的象征和别称。

御窑厂曾在这里燃烧了近千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停烧,大批御窑工匠流入民间。他们尝试在瓷器上实现中国水墨画的效果,创造出一种新的陶瓷彩绘技法——浅绛彩。这是中国文人瓷画的开端。

文人瓷画吸取了中国水墨画的意韵,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彰显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风格。凛冬将至,长沙博物馆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珠山逸韵——景德镇近代文人瓷画特展”将于12月30日开幕,我们在长沙就可以欣赏景德镇百年前的瓷画艺术,领略文人瓷画清逸淡雅的风格。

2.jpg

“文人画”通俗来说就是读书人画的画,主要是用墨,不用太多颜色,不像宫廷画那么艳丽,画面很淡雅。而“浅绛”一词原本是国画术语,指元代黄公望以水墨勾勒轮廓并略加皴擦,以藤黄、淡赭、花青等色彩渲染而成的山水画。其随意自然的审美意向与文人画的美学追求相吻合,成为明清画坛推崇的主流。受此影响,晚清一批有文人素养的民间艺人将浅绛技法移植到瓷器上,创烧出浅绛彩瓷。因其清逸淡雅的风格,浅绛彩瓷被誉为“文人瓷画”,制作者多为能书擅画的文人雅士。

3.jpg

           程门  浅绛彩山水归舟图瓷板

           清末

           纵19厘米,横13厘米

           长沙博物馆藏

           题识: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笠道人试笔。

           印款:笠

           △此图取意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

不同于御窑厂传统的依样匠作的宫廷格式画,浅绛彩瓷从图稿设计到画面绘制多由一人完成,是以陶瓷绘画实现个人艺术的自由创作,像文人一样题诗、落款,还特别盖上印章。这一改过去或奢华繁缛或艳俗草率的传统,将充满匠气的陶瓷装饰提升到了绘画艺术的层面,为景德镇瓷坛吹入一股清新的文人画风,吸引了更多民间瓷艺人,成为晚清民国初期瓷器市场的主流。当时的代表人物有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

4.jpg

           金品卿 浅绛彩山水图瓷板

           纵44厘米,横34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仿□石老人画法。庚辰冬月上浣,写于昌江珠山前之青可轩,皖江金品卿学。

浅绛彩瓷因色薄易损,在短暂流行后日渐式微,但文人瓷画并没有因此消失,瓷绘艺人结社蔚然成风。1922年,“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吴霭生任社长,王琦、汪晓棠任副社长,荟聚了一批出类拔萃的陶瓷艺人,社员达300余人,其中有潘匋宇、汪大沧和张晓耕等。他们立志于振兴国货、发展美术,打破了彩绘行业的门户之见,是一个真正创新陶瓷美术的正规团体组织。该社虽然在1927年因战乱而遗憾解散,但可视其为珠山八友以瓷聚友的先声。

5.jpg

           汪晓棠 粉彩仕女扑萤图瓷板 

           民国

           纵27.3厘米,横19.1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印款:汪氏、少棠

           △此图意取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6.jpg

           潘匋宇 粉彩婴戏图瓷板      

           民国

           纵57.6厘米,横38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印款:古欢

1928年秋,以王琦为首的一批瓷画艺人在龙珠阁雅聚,组成“月圆会”,后人称为“珠山八友”。他们对浅绛彩文人瓷画所作的“扬弃”更加明晰,运用传统粉彩工艺,兼采中国绘画形式,吸纳西方绘画精髓,发展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新粉彩瓷。“珠山八友”其实不止八个人(其中缘由我们下次再聊),他们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徐仲南、田鹤仙、邓碧珊、刘雨岑、何许人和毕伯涛。

7.jpg

           王琦  粉彩钟馗图瓷板

           民国十六年(1927)作          

           纵24厘米,横11.5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蒲觞涤氛。时在丁卯夏月,以为小高老兄清玩,西昌匋迷王琦写于珠山。

           印款:王琦

8.jpg

           汪野亭 粉彩山水图瓷板

           民国二十一年(1932)作

           纵39.7厘米,横26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飞泉挂碧峰。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春清明后一日,仿石涛法于珠山客次,翥山野亭汪平写意。

           印款:平生

           △山水图取意李白诗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珠山八友”每位成员在绘画技法上各有创新,纹饰题材各有特长,达到了文人瓷画史上的高峰。王琦有“西法头子”之称,王大凡人物仕女出彩,汪野亭的粉彩青绿山水自成一派,刘雨岑首创“水点桃花”,徐仲南擅长松竹,程意亭花鸟清丽,田鹤仙独特的“梅花弄影法”,何许人精于山水雪景,毕伯涛翎毛花卉精细,尤其是邓碧珊画的鱼藻追求画鱼不画水,似乎到现在也无出其右者。

9.jpg

           刘雨岑 粉彩翠鸟图印泥盒

           民国二十八年(1939)作      

           高2.7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4.3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己卯初夏月,澹湖刘雨岑作。

           印款:竹

10.jpg

           邓碧珊 粉彩鱼草图笔洗

           民国     

           高2.5厘米,口径11.7厘米,底径10.8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邓碧珊画

           印款:碧珊

           底款:汪氏家藏之珍

11.jpg

           徐仲南 粉彩石竹图瓶

           民国三十年(1941)作  

           高13.3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2.7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小窗留得一枝看。辛巳五月下浣,竹里老人徐仲南写。

           印款:徐

12.jpg

           田鹤仙 粉彩梅花图瓷板

           民国三十年(1941)作     

           纵23.2厘米,横16.1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满地月明人静后,一天雪霁鹤来时。高寒如冰壶立,画了梅更赋诗。临王元章本。民国三十年辛巳冬日上浣,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子湘主任惠存,职陈正材敬赠。

           印款:鹤仙、正材

13.jpg

           何许人 粉彩雪景图执壶

           民国   

           高10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8.5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何处人

           印款:之印

14.jpg

           毕伯涛 粉彩松鼠樱桃图瓷板

           民国二十年(1931)作   

           纵26厘米,横18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鼠偷攫去冲将火,人摘争时踏破珠。小亭仁棣先生雅正。辛未立秋前三日,古歙州伯涛毕达写于珠山之客次。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自始至终都是陶瓷艺人的汇集地。虽然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制瓷业在低谷中徘徊,却也在不断振兴与发展,亦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点。近代文人瓷画作品,更是反映了当时景德镇陶瓷艺人在逆境中求发展、打破封闭格局、勇于探索创新的工匠精神,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

15.jpg

           方云峰 粉彩兰草图瓷板

           民国三十一年(1942)作

           纵32.7厘米,横25.2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不采羞自献,春兰如美人。壬午秋,方云峰写苏轼诗意于珠山佛印湖畔寄庐。

           印款:惜花轩

16.jpg

           陈德明 粉彩二甲传胪图瓷板

           民国 

           纵20厘米,横12.6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丛生贤棣雅属清沅,香生陈德明写。

           印款:德明

17.jpg

           黄晓村 粉彩紫藤飞燕图瓷板

           民国三十五年(1946)作

           纵 22.1 厘米,横 9.6 厘米

           长沙博物馆藏

           题识:故园花白发,春日鸟还飞。丙戌冬黄晓村画于珠山客次。

希望我们能透过瓷画艺术领略百年前陶瓷艺人的笔力、人文底蕴和美学修养,感受在光洁细腻的瓷器上泼墨的洒脱肆意,发现美且收获快乐,为寒冷的冬日和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增添一丝温暖和诗意。

展讯

18.jpg

展览标题

珠山逸韵——景德镇近代文人瓷画特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30日-2023年4月5日

展览地点

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

(展览免费开放)

 


文博法律问题征集
第273期
专访 | 王母娘娘驾到!看宜宾市博物院如何开门办馆,打造全新形象
来认识一下宜宾市博物院的代言人,王母娘娘吧!
2021-01-11
第272期
专访 | 在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历史文物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闲暇之余,宋朝文人如何实现心灵的放松、达到内心的宁静?
2020-11-13
陈晨
陈晨天津师范大学
怎样理解博物馆研学?又如何构建研学体系?
博物馆对研学体系构建要找准自身定位,量力而行,“特色”不等同于“共色”,做出亮点与差异才是博物馆研学的核心所在。
赵丰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
有限的预算和人力,博物馆如何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品牌定位要如何做?品牌建设的周期和节点如何?品牌的理念又该如何贯彻到日常工作中?